近年来,西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着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重要指示要求,锚定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聚焦“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国大局、全省全局,立足工作实际,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场地标准化建设,创新评标模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助力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政治引领,抓好党的建设重大责任,为推动交易工作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第一时间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中央、省市委重要会议文件精神以及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法规,确保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二是强化党建品牌。全面落实省委“六个一”部署要求,积极谋划打造 “阳光交易+智慧服务”党建品牌,把破解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作为党建与业务融合主攻方向,通过实施基层党建、创新、服务、人才、作风“五大提升”行动,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三是强化风险防控。从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入手,排查交易领域廉政风险,制定《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廉政风险防控责任清单》,梳理风险点36个,制定防控措施75条,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提醒、早处理。
坚持以标准化打造新标杆。以走在前作表率为牵引,全面完成“四个标准化”建设,被授予“2023年度全省优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称号。一是交易场地标准化。全面实施标准化场地改造,增设政府采购竞谈室、涉密竞谈询价室、分散评标席、专家休息室等,配备无死角音视频监控、电子门禁身份识别等信息化设备,形成集办公、交易、服务于一体的标准化场地,2023年中国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授予我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场地标准化单位”称号。二是交易流程标准化。通过开展“对标找差”行动,先后制定完善《隔夜评标办法》等16项制度和《工程建设项目省内远程异地评标流程》等23项交易流程,促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量提升。三是交易系统建设标准化。依托省级平台,通过“云上开标”“智慧评标”等智能场景应用,实现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土地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实施电子监控系统提升改造项目,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全面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规范化、透明化、优质化水平。四是交易档案管理标准化。建成标准化档案室,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推行业务档案数字化建设,目前进场交易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矿产竞买、国有产权交易项目均实现档案电子化管理,档案存储更加安全、高效、便捷。
坚持以改革思路创新评标模式。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 探索创新评标模式的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全面推行分散评标工作。今年以来,采用分散评标项目12项,为全省推广分散评标提供了西宁经验。积极推动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充分发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兰西城市群”等一体化合力,不断拓宽跨地区远程异地评标覆盖领域,目前已与60余个城市建立合作关系,与长春、金华首次实现“1+N”(一主多副)跨省远程评标,为打造具有西宁辨识度的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创新。2023年以来,开展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55个(其中主场项目3个),交易额20.63亿元;开展省内远程异地评标项目743个,交易金额64.2亿元,有力助推海西、黄南、果洛、玉树等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以服务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始终围绕打造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不断提升交易服务质效,市场主体满意度显著提高。一是推进交易现场见证。设置业主监督室和交易现场见证室,将评标现场情况全程实时见证。推进电子化远程监督平台应用,截至目前,市城乡建设局等20家行业监管部门已入驻平台,实现对开评标项目远程在线监督。二是强化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制定《西宁市公共资源交易评标专家和代理机构开评标现场不良行为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评标专家严格实行信用评价管理和写实性记录,确保评标过程公平公正。去年以来,对46家招标代理机构和163名评标专家场内不良行为给予扣分处理,对未按规定评标导致项目复评且改变原评标结果的10名专家进行信用扣分、暂停评标资格半年的处理,并将处理信息进行公示。
下一步,西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以打造“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一流营商环境”新标杆为目标,聚力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发挥省市共建机制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创新服务模式上下功夫,切实提升交易服务质效,为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贡献公共资源交易力量。